1. 大发集团



      1. 融资余额逼近2万亿券商称上限可达3万亿以上

        2015年5月18日

          杠杆是本轮牛市的主要特征,而融资融券是杠杆的一个重要风向标。5月14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达到1.926万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距离2万亿元的关口仅一步之遥。若继续这一态势 ,5月之内,融资余额便会突破2万亿元大关。

          融资余额离2万亿元一步之遥

          从2010年3月31日开闸 ,到2015年12月19日,沪深两市花了1147个交易日 ,完成了融资余额从零到1万亿元的转变。如今距离融资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只过去了97个交易日,可以预见,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最终所花的时间,会大大少于从零到1万亿元所经历的时间。

          这两个1万亿元对股指的影响大不相同。2010年3月31日 ,沪指报收于3109.10点,2015年12月19日则报收于3108.60点。区间最低点为2013年6月25日创下的1849.65点,当日融资余额为2219.74亿元。也就是说 ,在融资融券推出后,沪指砸下一个深达1260点的大坑 ,无情地绞杀了一些最早涉足融资融券的投资者。后来又上演惊天大逆转,给此后陆续涉足的绝大多数融资客奉上了盛宴 。

          融资余额突破1万亿元之后,融资融券在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期间,监管层或券商自行对杠杆调控,市场均由此发生大震荡。2015年4月28日,沪指最高上攻至4572.39点,较去年12月19日上涨47.10%。成交方面,今年4月23日融资买入创单日历史新高2533.31亿元,而去年12月最高点出现在12月9日,当日买入不过1823.49亿元 。

          两融投资者超350万

          在融资余额逼近2万亿元关口的背景下,市场想知道:到底融资交易的上限在哪里?

          事实上,即使没有监管层一再发文,野蛮生长的两融业务也在考验着券商的资本金。按照国泰君安的计算 ,参照与A股投资者结构相似的台北股市,两融/流通市值的比例最高可到5.5%,再考虑净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约束,静态计算两融规模上限为2.3万亿元。如果考虑市值因素,两融需求的上限为3.6万亿元。

          申万宏源似乎更乐观 ,“根据最新的券商净资本监管要求规定 ,两融余额的‘天花板’在3.1万亿元左右 。持续发展的A股牛市市场情绪和直接融资的市场环境将会为两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

          据证金公司数据显示 ,截至5月14日,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6642家营业部中,共有个人投资者357.31万名,机构6372家 。当天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为37.70万名,占比为10.54%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