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张北可再生能源接入首都电网 —突破交直流输电“原理性障碍”

        2020年6月30日

        世界首个直流电网——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在经过了168小时调试和试运行之后,于6月29日正式投运。张北地区富集的可再生能源成功接入首都电网,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清洁能源供电有了保障 ,北京全市用电负荷的1/10也就此实现清洁化。

        “此前所有的电网都是交流电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受交 、直流输电本身技术特性所限 ,直流输电主要用于点对点、远距离 、大容量电源外送,而不能组网;交流输电则可以满足常规电源送出和电网互联需求,且成本低 。

        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随机性 、波动性、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对传统输电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按国网公司特高压部主任王绍武的说法,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遇到原理性障碍”。

        对此,国网经研院直流中心主任乐波解释,交流电网需要同时关注有功和无功平衡 ,功率流向是靠电网的自然阻抗特性分布,可控性差,不灵活;而直流输电能够平抑随机波动的功率,保证负荷平稳供电,更适合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但由于“直流电流没有过零点,直流断路器、大容量换流阀等设备研发难度大,控制系统复杂”,在柔性直流技术成熟之前,“直流组网很难实现”。

        柔性直流(flexible)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电压源换流器为核心的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 。国网冀北电力建设部主任田生林用“一个完全可控的水泵”来比喻 ,它能够精准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从水源地准确地供水给用户;某个水管坏了,可借助其他水管继续供水,“这在传统交流电网是不可想象的”。

        田生林分析 ,这一“柔性”、灵活特征 ,缘于它采用最先进的电压源型换流器(VSC)和类似集成电路的全控器件(IGBT) ,与传统直流采用类似开关的半控型晶闸管器件相比,“可控能力强、功率调节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能够有效抑制交流电压波动,减少功率波动对受端电网的影响 。所以是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金钥匙” 。

        配制出这把“金钥匙”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绍武指出 ,柔直技术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送出等场景的工业化应用,面临组网技术空白 、输电能力受限 、运行可靠性低等三大世界级技术难题 ,都极具挑战性 。

        张北柔直工程总投资125亿元 ,新建张北 、康保、丰宁和北京4座换流站,额定电压±500千伏 ,额定输电能力450万千瓦 ,输电线路长度666千米。张北、康保换流站为送电端,接入新能源 ,丰宁站为调解端,接入抽水蓄能 ,北京站为接收端,接入首都负荷中心 。工程于2017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2018年2月开工建设。

        工程采用我国原创、领先世界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 ,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在上述三大世界级挑战上均取得突破 :提出并攻克柔性直流组网技术,建成世界首个真正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将柔性直流的输电容量提升至常规直流水平,攻克了制约我国柔性直流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将柔性直流的可靠性提升至常规直流水平 ,使柔性直流输电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成为可能。

        国网方面表示,张北柔直工程采用全新的柔性直流电网技术,获得了超越新能源特性和常规输电技术的高可控性,从根本上提高了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驾驭能力。大规模清洁能源可不依赖交流电网的有无和强弱,不需要传统能源发电的支撑 ,直接孤岛接入柔直电网。以柔直电网为中心,“多点汇集”,“多能互补”,“时空互补”,“源网荷协同” ,实现可再生能源侧自由“波动”发电和负荷侧可控“稳定”供电,解决“纯”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难题。

        国家能源局介绍,全世界大量待开发的可再生能源都处于电网薄弱地区 ,张北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张北柔直工程的创新实践 ,开拓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友好消纳的新道路。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表示  ,“未来大发集团还要建设更多 、更高水平的柔性直流工程” 。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瞿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