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电影产业促进法》对我国文化产业具有破冰意义

        2017年3月13日

          3月1日 ,一直备受关注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正式实施了。这部被看作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破冰”之法的法律,经过十多年的修订讨论,总算要履行它的历史使命了。这部法律可以说涵盖了电影从创作之初到上映之后的每一个环节,也与上至创作者 ,下至观众都息息相关。

          那么 ,《电影产业促进》到底为中国的电影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光明网记者采访到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副教授李春 ,以下为采访实录。

          立法具有标志性意义 ,更甚于实际作用

          《电影产业促进法》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法治化管理时代。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自业界不断发出呼吁到推出征求意见稿再到正式颁布,《电影产业促进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随着社会进步 、法治观念的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在不断向前发展中 ,迈出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但这也意味着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想要进一步推进,亟需一个法制化背景 。而《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 ,弥补了电影产业在法治上的空缺 ,具有极大的标志性意义。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地方。

          加大农村电影放映扶持力度,增加电影公共事业比重此次

          《电影产业促进》中 ,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 ,由政府出资建立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电影放映,不断改善农村地区观看电影条件,统筹保障农村地区群众观看电影需求。同时,国家鼓励电影院以及从事电影流动放映活动的企业 、个人采取票价优惠 、建设不同条件的放映厅、设立社区放映点等多种措施,为未成年人、老年人 、残疾人、城镇低收入居民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观看电影提供便利。

          这是从立法的角度,肯定了电影在社会文化传播、社会教育中的功能 ,均衡了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的精神文化传播,也丰富了落后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 ,促进了社会公平。但需要注意的是 ,怎么样把电影的公益性落到实处,如何保障公益电影的传播力度 ?这既需要社会管理方面起作用,也需要观众与之达成共识  。

          规定国产片放映时长,有利于增强国产电影多样性本次

          《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提到,国产片的放映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去年进口片场次3321万场,总票房191亿元,而国产片场次4158万场,总票房265亿元。也就是说,国产片以55.5%排片拿下了57.9%票房,这其实跟大家印象中是有区别的 。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中,唯市场论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许多不知名但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影片,和有观影需求的观众之间,无法形成匹配。但如果将国产片时长设置一个三分之二的下限,就会让不同种类的国产电影进入到市场中,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增加国产电影的多样性。但如何均衡、搭配国产片与进口片 ,是否需要进行季节性调整甚至年度性调整,都需要后续的细则进行补充和跟进。

          电影分级制是大势所趋,但并非一步到位本次

          《电影产业促进法》并没有对电影分级做出明确规定,但其中提到“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取得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标识置于电影的片头处;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 ,应当予以提示 。”这实际上已经对电影分级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

          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多年来一直在为此呼吁 ,但根据以往的经验 ,分级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就算有了分级制 ,对于电影创作或是未成年人保护 ,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生态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无论是家长教育的缺失还是个人欣赏水平,大家对于如何有效使用分级制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在此情况下 ,暂缓电影分级制的推出,也是一个权宜之计。

          在电影创作方面 ,一些艺术性影片本身具有突破性。因此,无论是在题材上、内容上还是呈现的方式上,都会受到分级制的限制。在此情况下,创作者、管理者、社会成员分别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因此,暂缓分级制,并非不是好事。大发集团实际上可以通过分布试点的方法 ,逐渐找到一条更切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