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互联网助推湖南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

        2016年1月31日

          2015年湖南全省文创产业增加值约1714.12亿元,占GDP比重5.9%,同比增长13.2%,连续3年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强。

          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16处提到“文化产业”,浓墨重彩。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创造辉煌成绩 。未来一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升级版 ?连日来,这成为与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1 打好“融合牌” ,写好“ 文化+”

          2015年 ,“老司城申遗”成为湖南的一个热词。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 ,湖南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这是我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结下的硕果。

          过去一年 ,我省推进文化与旅游、金融 、科技 、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代表委员们认为 ,未来仍然要牢牢树立“文化+”思维 ,继续深化文化与各个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要实现我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要打好融合牌。”省政协委员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认为,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与相关产业金融、科技、旅游 、体育 、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全面融合;另一方面则是要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

          “打造‘湘粤古道’文化走廊,推动沿线地区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省政协委员、郴州市政协副主席 、民进郴州市委主委王东提出,将北起岳阳市城陵矶,南至广州市黄埔港,贯通中原至广东沿海的交通要道,打造成为一条文化走廊。他认为 ,打造“湘粤古道”文化走廊 ,可将沿线分散的历史资源通过“文化线路遗产”这一主题进行串联 ,促进“古道”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形成统一的文化品牌、文化符号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区传统文化  、民俗风情的浓缩,具有强烈地域信息性和符号性,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谈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省人大代表 、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国武建议 ,在省会长沙规划建设“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把湖南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湖南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

          代表们还谈到 ,金融与文化可以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合作,盘活“智慧”资产 。工业方面,可以用文化提升工业设计水平 ,发展工业旅游 。在农业上,可以发展休闲农业 、观光农业 、体验农业,体育方面 ,可以推动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 ,体育服务等与文化产业相伴相生 。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注重兼顾建筑的实用功能与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相结合,打造像上海新天地、长沙太平街这样的城市新地标。

          2 给文化产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怎么玩?省政协委员 、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志鸿讲了一个案例。

          几名大学生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设计出版一本画册 ,需要5万元来支付印刷费以及出版管理费。他们首先制作了一段视频来说明拿钱做什么,希望30天内能够募集到这些钱,将视频传到了网上 ,并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同时 ,他们设计了从9元 、99元至2999元不等的支持额度,方便网上的支持者选择,而他们也对应设计了电子画册、偶像亲笔签名本、巡回演唱会门票等各种回报。30天后,他们一共募集到15万元。

          “在众筹行为中  ,以互联网为媒介,每个参与人员都成为了文化产业新的创作者。” 肖志鸿认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企业的愿景、产品、管理都需要融合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大潮中,文化产业的做强做大更加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创新驱动力”。互联网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力量 ,文化产业发展因互联网而迈入新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省要“以互联网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形式和业态创新。”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 ,在新形势新背景新常态下 ,文化产业发展只有插上互联网这对翅膀,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创造新业态,迈上新高地 。

          如何以互联网技术实现业态创新?以媒体为例。杨金鸢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搞个客户端 ,不能让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内容的“搬运工” ,而是要从内容生产、技术平台、传播渠道 、营销市场 、管理模式各个方面融合起来 ,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新品种 。

          事实上,我省三大媒体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早已纷纷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传媒业态:“新湖南”“时刻”“湖南微政务”等新媒体平台上线  ,芒果TV互联网电视和手机客户端点播量上升至10亿级。在此次省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已经切身感受到新媒体的资讯传播魅力,大家认为,未来三大媒体集团应当进一步以互联网技术和意识改造传统业务,整合内外资源 ,推动整个集团向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产业转型 。

          3 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湘瓷、湘绣 、湘书 、湘茶、湘影……2015年 ,一批“湘”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份额,17家湖南文化企业成功入选2015至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开放赢得未来 。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让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产业区域合作向着更深层次 、更多元化发展 。这对于湖南文化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文化产业传统的非赢即输 、此消彼长的‘排他性’竞争模式 ,在新的时代下正为‘双赢’或‘多赢’模式所取代 。”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向志强委员提出促进我省文化产业与台湾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 。他认为,湘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应建立两地企业主导、政府辅助的“吸收-集群-释放”的模式。这种模式应坚持将市场作为内部的推动力,将企业为作为发展主体 ,以市场的调度机制来引领企业进行投资、联合、组合 ,通过制定优惠的文化产业政策 ,营建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实现文化企业的地区性集群效应 。

          代表委员们还谈到,要促使湖南文化产业“走出去”,还必须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要依托发展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创意设计等优势产业,着力构建创新型文化产业集群,聚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资源,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的技术层次和创新能力。在政策层面,要给予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以税收优惠、外汇优惠、版税优惠和收益分配优惠等措施,帮助文化企业提升海外拓展能力。

          4 县域文化产业,“短腿”如何拉长

          “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绿色文化”,说起炎陵的文化资源,省人大代表、炎陵县副县长谭艳如数家珍。但说起炎陵县的文化产业,她流露出忧虑。

          谭艳告诉记者,炎陵县想要打造一台名为“炎帝传奇”的大戏 ,延伸炎帝文化旅游产业链 。他们最初想引进外来资本投资,谈了很多家,但困难重重 ,多数投资者认为文化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而且不看好县域文化产业市场潜力 。

          在谭艳看来,文化产业在县一级尚未形成。但她同时也认为,县域文化产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之所以不成气候,是因为受到“资金、人才、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县市区 ,应当予以重点扶持。”谭艳建议,省级层面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 ,集中财力重点扶持一批文化特色县,做到扶持一批,发展一批。

          事实上,湖南历史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丰富。湘西的苗绣 、土家的织锦、隆回的滩头年画、益阳的油纸伞、洞口的墨晶石雕,这些存在于基层的文化资源,都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底蕴 ,通过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性保护,可以形成产业链和品牌,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腾飞。

          “山东曲阜因为孔子而闻名天下,对于汨罗来说 ,屈原文化就是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省人大代表 、汨罗市阳光金海酒店经理助理彪雪辉建议省一级层面大手笔规划 ,打造好屈子文化园,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影视基地,撬动汨罗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省政协委员、汨罗市副市长周育林也建议省政府举行公祭屈原大典,打造屈原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汨罗乃至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

          “拉长县域文化产业这条‘短腿’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杨金鸢认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应着眼于地方特色产业,提升文化创意设计水平,利用当地自然禀赋、人文历史景观 、民俗风情、传统手工技艺等资源 ,实行差异发展 、错位经营,做到一县一品 ,一乡一品,注重文化与旅游 、农业深度有机结合。

          

        来源(湖南日报 .) 作者(佚名)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